紀錦成老師話說春聯.對聯和符咒的原由與關連


       春聯的來源,相傳在上古時代有一對英勇的兄弟,一個叫神荼.一個叫鬱壘,住在東海度朔兩人常站在大桃樹下,觀察眾鬼魅魍魎,他們擊退了害人無數的野鬼孤魂。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,人們就用兩塊有驅邪作用的桃木板立在門旁,並在桃木刻上或寫上 「神荼」、「鬱壘」的畫像或名字,以避邪驅鬼充當門神或符咒避邪,這是春聯的前身—桃板符咒避邪「桃符」的由來。


     有關門神,除了神荼、鬱壘外,另有一說。相傳唐太宗睡覺時常被惡夢驚醒,於是命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將軍守在他的寢宮外保護他,因此秦叔寶與尉遲恭也就成了門神。


      大約在1100年前的五代的後蜀國君-孟昶認為桃符太單調了,突發奇想親自提寫了兩行字貼在門前-「新年納餘慶,佳節號長春 」。大家也都覺得這對聯寫得真好, 這是我國最早的的春聯,紛紛沿用、改用,於是對聯就慢慢取代了桃符,成為現在多彩多姿,寓意深遠的「春聯」。
大約在650年前的明朝時期,因為中國人喜用紅色代表喜氣,所以用紅紙代替桃木板。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後,賜給文武大臣各式各樣的春聯, 命文武百官除夕要貼春聯,還微服出巡。途中遇一閹豬者為春聯之詞句所苦,乃親對「雙手劈開生死路,一刀割斷是非根 」賞賜給他,經他提倡,貼春聯的人更多了.此後中國新年期間貼春聯的風氣大興,流傳至今,各種春聯的傳說、趣事也很多。之後,漢人移民來台後,也將春聯之習俗帶到台灣來。


春聯概述
     對聯俗稱對子,乃我國文學上獨具的一種形式,春聯是由桃符蛻變而來,貼於門上,故又稱「楹聯」或「門聯」。
春聯具有駢文之風格,又有詩的韻味,可謂由駢體文及律詩脫穎而出的文類小品。「無對不成律」,對偶實為構成律詩的必要條件。正體律詩八句中,前後四句不須對仗,中間四句,三、四句相對,稱為項聯。五、六句相對,稱為腹聯。由之我們可以從律詩中取出項聯或腹聯,變是現成的一副對聯,能夠單獨運用。


      對聯既屬小品文之別類,以獨出新裁、工、穩、貼、切為上乘,仍須把握重點,求其發揮。春聯需顧到除舊佈新,策勵來茲、討吉利、沾喜氣、祝福、抒懷、勵志之原則,來表示美好生活的憧憬、期望,領略到生活的旨趣,以及闡揚歷史的光輝。


      當今之春聯以七字為主,亦有五字、八字、九字、十一字,字體以行書為多,隸書、楷書次之,草書、篆書則較少,春聯墨色以黑色為多,中部的豐原地區大多喜用金色,亦有喜好黑字加金框者,由於製作過程甚費時,故較少使用。


     每年春節前市場或街上即出現不少代客題寫春聯的攤位,有不少民眾喜歡親自前往參觀,現場親自選詞、或以公司行號和姓名造句,並觀摩現場的揮毫,憑添樂趣,同沾喜氣。此乃中國人特有之民俗,也是新年之即景。

 
     近年來由於工商發達,有許多印刷成五彩繽紛的春聯相繼上市,吸引年輕族群購買,不過老一輩的族群比較喜好手寫春聯,認為較有古早味,貼上傳統的春聯才有過年氣氛。


    民眾通常會在除夕前一天子夜酬神、敬拜天公,春聯也會在拜拜之前貼好,一直到自然脫落為止,雖褪色也不會輕易動它,故不褪色春聯產生後,因象徵大紅大利、喜氣洋洋 、財源廣進,廣獲各界喜愛。不過話說桃符春聯要真正發揮大的避邪納財、平安吉祥的效用,還是必須要找正能量與磁場強的書法家或法師書寫更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abby boss 的頭像
    dabby boss

    dabby老師茅山術

    dabby b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